欢迎来到山西中医药大学人事处!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  >   师德师风   >   正文

2025年度师德建设先进个人——第四临床学院 王晓静

作者: 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9-12


双岗担当守初心 医教融合育新人




王晓静,女,1983年7月生,山西榆次人,本科学历,学士学位,中共党员,主治医师,第四临床学院针灸科副主任,医院第七党支部宣传委员。2022年院级优秀党员,2023、2024年院级先进工作者、2024年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。自2006年从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以来,我便扎根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晋中医院,在医教研一线深耕近二十载。我始终以“大医精诚”践行使命,以“师者匠心”培育学生,在临床与教学的双重岗位上,书写着对中医药事业的赤诚。


一、深耕临床:从“多岗历练”到“学科建设”,以专业保证医教研一体

初入医院时,我坚守脑病科十年,期间,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、提升诊疗能力,我多次主动申请借调至急诊科、重症医学科,并承担了山西中医药大学本科实习生的带教任务;这十年,让我扎实了内科病人和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置,学会了良好的医患沟通,为实习生进行了数十次讲课,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2017年,医院针灸科住院部正式组建,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,我毫不犹豫地主动加入,从零开始参与科室建设,同时多渠道“西学中”,将西医的解剖学、康复的筋膜学,与传统针灸学融合,创建出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式。如今,我已担任针灸科副主任,在承担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,还负责科室管理与教学科研,承担、参与多项省市级、校级科研项目,推动科室实现医疗量与教学、科研发展同步提升。此外,我还兼任医院第七党支部宣传委员,以党建为引领,将思政教育与科室工作、教学环节相结合,

二、深耕教学:从“课程负责人”到“思政引领者”,以匠心培育医学新人

2022年,随着山西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学院、临床医学教研室的成立,我又多了一重身份---《诊断学基础》课程负责人。面对教学新任务,我始终牢记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使命,将“师德修养”作为自我要求的第一标准,紧跟学校师风建设步伐,努力成为学生眼中“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”的榜样。在今年的本科教学评估期间,主动承担教学任务;在课堂教学中,我从不机械灌输理论知识,而是巧妙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:讲解西医诊断理论时,也结合中医药文化传承,中西结合,引导学生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;分析临床病例时,图文结合,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职业责任感。为了让枯燥的诊断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,我坚持理论联系实践,把自己在临床中遇到的典型病例转化为教学素材。有一次,一位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典型,有明确的教学意义,我想拍摄一段教学视频,但由于需要露出面部,患者担心个人隐私泄露,我多次与患者沟通,耐心解释拍摄目的与意义,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前提下,完成了拍摄,确保教学素材的专业性与实用性。

三、深耕初心:以“双岗坚守”诠释责任,用认可点燃前行动力

临床工作本就繁忙,加上教学任务后,我的时间更显紧张。但每当看到学生们求知若渴,我便充满动力,常常在结束一天的临床工作后,仍熬夜打磨课件,反复修改教学方案,只为让每一堂课都更具实效性;课堂上,我注重与学生互动,通过提问、小组讨论等形式调动课堂氛围,让学生从“被动听课”变为“主动思考”。有学生曾说:“老师的课不仅让我们学会了诊断知识,更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。”这样的认可,成为我坚持“医教兼顾”的最大动力。

近二十载的坚守,我在临床与教学岗位上收获了师生与患者的一致认可,但我深知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。未来,我将继续以师德标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在医教研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,既要做守护患者健康的“好医生”,更要做培育中医药人才的“好老师”,为山西中医药大学的教育事业与附属晋中医院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

版权所有© 山西中医药大学人事处
联系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| 邮政编码:030024